全校師生:
《老子》“自然”的語義指涉與二重哲學意涵講座信息如下:
主題:《老子》“自然”的語義指涉與二重哲學意涵
主講人:李耀南,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主持人:王心竹,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教授
與談人:王威威,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時間:2023年12月19日(周二)14:00——16:00
地點:綜合樓0904教室
騰訊會議:823-632-996(無密碼)
B站號:27710256
主講人簡介:李耀南,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耑事中國哲學的教學研究。學術(shù)專長:老莊哲學與魏晉玄學,旁及東晉佛學和中國美學。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哲學動態(tài)》等刊發(fā)表專業(yè)論文數(shù)十篇,另有其它詩文發(fā)表。專著《從無到逍遙—魏晉玄學研究》。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應邀為全國政協(xié)書院講莊子(線上)。應邀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亞州研究中心發(fā)表莊子哲學和郭象玄學的專題演講。應邀為大學、圖書館、市民大講堂、書院、佛門禪林和各地企業(yè)總裁班講老莊哲學和中國哲學。
講座概要:《老子》的五處自然皆是主謂結(jié)構(gòu)詞,自然之自、然在每一語境之具體指涉各個不同,自然的語義與所充當?shù)恼Z法成分亦相分殊。道、德之自然具有“施受同體”的特點。“人法地”四句中,人、地、天遵循對象性效法邏輯,道遵循自為對象的效法邏輯。老子的自然可以劃分為道之無限的自然與天地萬物百姓之有限的自然兩個層面。道之無限的自然體現(xiàn)在道與其自身的存在關(guān)系和道與天地萬物的存在關(guān)系兩個層面,但這不是道之無限自然的全部意涵。萬物與百姓只有存在論而不是創(chuàng)生論上的有限的自然。君王無為是百姓自然必備的前提,百姓的自然是其意志、感性理性心智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展開,百姓的自然可以接受君王的“輔”,卻拒絕“為者敗之”的“為”。百姓的自然確證了君王治國的智慧。《老子》劃定了百姓自然的邊界,在未生起貪欲的范圍內(nèi),百姓所有的自然都是被允許的。
歡迎全校師生積極參加!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
2023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