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團宣通訊社 王星星 陳鋼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從明法樓到食堂的路上,他又哼起一段《空城計》。這樣獨特而優(yōu)雅的曲調,在清晨,在落日,都使他想起唱念做打的日子,想起癡心國粹的自在放松。
人物簡介:魏帥,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2016級研究生,曾是2012級外國語學院本科生,復辦法大京劇社,全身心地投入到該社團的建設和發(fā)展之中,并致力于京劇在法大校園中的推廣和傳承。2015年代表學校參加第六屆“國戲杯學生戲劇大賽”,以一曲《空城計》摘得三等獎。

校園里的唱念做打
“我是山西人,血液里沒有京劇的基因。”談起第一次接觸京劇,魏帥笑了笑,彼時的他已經(jīng)讀大二了。當時曲藝團正面臨京劇無人唱的尷尬局面,為了京劇還能在法大學生之中繼續(xù)傳唱,曲藝團的于方日師兄找到了當時還在合唱團唱男高聲部的魏帥,“他給了一段諸葛亮在馬謖派兵前叮囑的幾句話,讓我唱著試試,沒想到效果還不錯。”就這樣,魏帥開始與京劇結緣。
起初,唱京劇并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除了師兄指導矯正,平時魏帥只得一個人練習;沒有固定的場地,有時,他只能在樓道里練聲:“有一次我在明法樓練習模仿人物十六七歲的聲音,需要特殊的發(fā)聲技巧,我就用手堵住耳朵聽自己的聲音,結果三樓突然傳來一句‘別唱了,一邊兒去’。說實話,那一瞬間挺受挫的。”
“師兄找到我,那就是看得起我”,為了不辜負這份信任,魏帥依舊堅持練習。“京劇是需要悟的,這建立在多次練習的基礎上。有時候,聽一百多次才能記住一個腔調。更別提眉眼兒、腳步……”除了基本的腔調,這些塑造人物時的表現(xiàn)細節(jié)也需要在不斷的訓練中找到最佳感覺,“演猴像猴,演帝王像帝王。”魏帥說著便開始比劃美猴王抓耳撓腮的樣子。正如《霸王別姬》中“要想人前顯貴,就得在人后受罪”所言,苦練一學期后,2013年元旦游園,他第一次登上禮堂的舞臺,一個人撐起了一段《三國》。
醉心于國粹
隨著學習的深入,魏帥開始被京劇特有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所吸引。京劇不局限于“唱”這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更注重人物的塑造。京劇是開放的,并且吸收了多種藝術的精髓。“我一個二十歲的人,可以在戲中領略中年人的睿智和老者的滄桑,帝王的榮華富貴和乞丐的流離落魄,甚至女性的陰柔細膩我也可以體驗一二,真的很過癮。”此外,他同樣認可京劇的“文化濃縮性”,“中華文化幾千年下來有很多東西,但都是內在的,看不見、摸不著,京劇把它外化表現(xiàn)出來了。在京劇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善惡觀念和世界觀。”他用自己唱了多年并為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犊粘怯嫛放e例:“它塑造了中國人喜歡的一個足智多謀的忠臣形象,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價值取向,有別于西方的英雄崇拜。”
漸漸地,魏帥對京劇的熱愛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無論在憲法大道隨意哼唱,還是在操場吊嗓子,他都會遇到陌生人來打招呼:“你也唱京劇!?”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將他們聚在一起,每周約時間探討賞玩京劇。2015年6月,魏帥的一段《紅燈記》登上了研究生的畢業(yè)晚會,而在這之后的新生軍訓慰問演出和元旦晚會上他又再度演出,“我才意識到京劇和其他藝術不一樣,它有自己的存在價值。”

有緣后來人
對京劇的熱愛使魏帥將目光放在法大京劇的傳承上:“還得有人接著唱下去。”此時他想到了已被擱置的京劇社,去社團聯(lián)合會辦完復社手續(xù)后,京劇社逐漸恢復了往日的活力。京劇社的大多數(shù)人都和魏帥一樣,上大學才開始接觸京劇,為他們進行指導并不簡單,難免有人覺得枯燥、無聊。“因此作品很難成型,但堅持下來總會有收獲。”
如今,魏帥已經(jīng)把京劇社的“大梁”交給了師弟師妹:“他們認真負責,看到他們在微信群發(fā)通知、給新生的囑咐都很周到。”即便如此,他依然會每周抽時間去陪師弟師妹們訓練,期間遇到了2016級的林鈺瀧,她對京劇的熱愛讓魏帥深受感動,“她身體不太好,每天站一會兒就腿疼,但她仍然堅持每天去琴房練習,也經(jīng)常和我交流,我想,法大京劇四年之內應該不會斷代了!”
因為熱愛,所以會有更多期待,京劇社依然處于發(fā)展階段。“機制需要規(guī)范化,對新人的訓練更需要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可以考慮拍一些小視頻通過微信推送推廣出去。”談到以后的規(guī)劃,魏帥也有自己的想法,“與京劇社這一路攜手走來,在校園推廣與傳承京劇始終是我的初心。”
10月中下旬,魏帥將帶著李若晨和王盱衡兩位師弟妹,一同去參加新一屆“國戲杯”,“這次終于不是我一個人了。”魏帥的語氣中帶著輕松與平和。